佛法本以救人救世,教人自度一切苦厄,免除奸诈残贼损人不利己诸恶,使人安心自在,勿起无谓恐怖,勿种无谓恶因,乃受无谓苦果,天下自然太平。太者普遍广大之意,如人人有平等观念,亦何至造杀盗淫妄诸业。但眼前种种苦恼,不问有钱无钱,都是褔薄,有钱的不用以造褔,使之消耗净尽,不种未来褔田,及身而穷,或子孙荡废。无钱的不明致贫之由,皆因夙世悭吝所致,造业愈多,则苦愈甚。智者忧因不忧果,君子忧道不忧贫。了知今生苦恼,譬如今岁缺粮,原因在去年少种,今日修行下种,明年必可收成,决不可预借明年之粮,亦不得说没有明年也,此种人都是褔薄之辈。以褔薄因缘故,难遇善知识矣,如有褔德,则种种因缘,自然引之入佛,故有褔无褔,不在穷富,穷人而肯修,是真大富大贵之相。余尝谓人若求富,是穷相,不穷何求之有,人若求贵,是贱相,不贱何求之有,根本在己自认为穷贱,相由心造,因必有果,非苛论也。大凡多愁之人,恶缘渐足,不久必有不顺或颠倒之事,愁则必穷,恼则必病,本相连也。且褔薄之人,必碌碌于衣食住,断无暇于修行,为最可怜之人。故遇福薄人,先当使之修褔,除其入道之障,有褔人使之修慧,并养其褔,此谓福慧双修,此非有褔人不能承受也。修福之法,重在布施,六波罗密,第一布施,名为种褔田,凡有钱而慷慨者,不必定欲其布施也,独悭吝或穷苦者,则劝其多施,一以教其施舍,除其贪习,一以种诸善根,助其因缘,非同世法之讲人情,分穷富而衡多寡者可比也。凡夫劣见,求佛专为求褔,以为褔是佛可付予,求而可得,不得则疑谤起矣,复有求佛得慧,以为慧亦佛可付予,求而可得,不得亦生疑谤矣。近世求道者多,行道者少,修道者,证道者,皆因此病。行者当知褔慧应同修,佛不过指示法门,教汝自种善因于前,自得褔报于后,欲求富贵,当除悭吝,先习布施。欲求开慧,当亲善知识,亦得先习布施,欲修褔者,是真慧,人若真慧者,必肯除贪嗔以造褔,然则修褔正以修慧,愚人强分为二,亦殊偏执矣。
王骧陆:福慧双修
2025-05-20 10:46
打赏
点赞
上一篇
王骧陆:菩提法用 人才
下一篇
王骧陆:养生论
相关文章
- 王骧陆:入佛明宗答问
- 陈兵:如何福慧双修?
- 王骧陆:修行要诀
- 王骧陆:对于自利利他要把握好适度的准则
- 王骧陆:简捷放下法门
- 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元音老人书信
- 王骧陆:如何了生死
- 王骧陆:学佛正因简明开示
- 王骧陆: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
- 王骧陆: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
- 王骧陆: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
- 王骧陆:接引与授法
- 王骧陆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
- 王骧陆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述义
- 王骧陆:警惕!败家的七个征兆要预防
- 王骧陆:近廿年学佛人
- 王骧陆: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
- 王骧陆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
- 王骧陆:简捷禅定之法
- 王骧陆居士全集 复巢海容居士书信
- 王骧陆: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
- 王骧陆:学佛心要
- 王骧陆:净语录 悟心铭
- 王骧陆:以戒为师,依止自性
- 王骧陆:佛法的真精神
- 王骧陆:菩提法用 父亲节
- 王骧陆:养生论
- 王骧陆:菩提法用 人才
- 王骧陆:印心语录
- 王骧陆:学佛要有聪明
- 王骧陆:菩提法用 性灵
- 王骧陆:印心随笔
- 王骧陆:证体起用之过程
- 王骧陆:法偈
- 王骧陆:印心精舍释名
- 王骧陆居士全集 《学佛一得》序
- 王骧陆:真心息妄法
- 王骧陆:初学佛要分清理路
- 李炳南:何谓‘福慧双修’?
- 李炳南:念佛的捷径—福慧双修
- 李炳南:念佛的捷径--福慧双修
文章评论
WB
微博分享
QZ
QQ空间
QQ
QQ好友
WX
微信分享
CP
复制链接
微信分享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链接已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