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经中说的般若是什么意思?

般若意为“终极智慧”、“辨识智慧”。佛法两大分支“般若”、“禅法”中的一支。般若(bbanruo),梵语Prajna的音译。又译作“波若”、“钹若”、“钹罗若”、“班若”、“般罗若”、“般赖若”等。专指: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。

在印度瑜伽经典《瑜伽(合一)经》中有明确定义:辨识智慧是消除见者和所见结合并引向解脱之道的方法,通过合一各分支的实践,不纯逐渐减少,知识之光将照亮辨识能力。合一的八个分支:外律、内律、调身、调息、制感、凝神、入神、合神。这个辨识智慧通过七重分支,到达最后一重。

扩展资料:

六般若是一而六,六而一,无非是回到当下,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分别代表着:

1、文字般若:“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”这句话是文字般若;

2、方便般若:佛陀圣像手中的金婆罗华这个行为是契入般若境界的方便,是方便般若;

3、观照般若:金婆罗华的时候行为就是观照般若,妄想皆无,这时已经远离了分别意识,就是观照般若;

4、实相般若:心灵境界就是实相般若;

5、眷属般若:成就布施度、持戒度、忍辱度、精进度、禅定度,所以,其它五度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,宇宙万法当下成了般若的眷属,所以是眷属般若;

6、境界般若:自心一方面没有妄想,一方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,同时具备这两点的现前一念、当下一念就是佛境界,所以是境界般若。

微信分享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

链接已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