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《俱舍论》、《 成唯识论》载,对违背己情的有情生起憎恚,使身心热恼,不得平安的精神作用,名为嗔。又忿、恨、恼、嫉、害等随烦恼,都是以嗔的部分为体,是六根本烦恼、十随眠、五盖、五钝使之一。
瞋有三种相,即:
一、非理嗔:他不来恼,而自生嗔。
二、顺理嗔:他人来恼,尔乃生嗔。
三、诤论嗔:己法言是,他法言非。
嗔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,于色界、无色界则无。贪,乃从喜爱的对境所生起;相反地,嗔则从不顺心,即逆己的对境而产生。
据《俱舍论》、《 成唯识论》载,对违背己情的有情生起憎恚,使身心热恼,不得平安的精神作用,名为嗔。又忿、恨、恼、嫉、害等随烦恼,都是以嗔的部分为体,是六根本烦恼、十随眠、五盖、五钝使之一。
瞋有三种相,即:
一、非理嗔:他不来恼,而自生嗔。
二、顺理嗔:他人来恼,尔乃生嗔。
三、诤论嗔:己法言是,他法言非。
嗔唯属欲界所系之烦恼,于色界、无色界则无。贪,乃从喜爱的对境所生起;相反地,嗔则从不顺心,即逆己的对境而产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