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佛大忏悔文
这一篇文,是宋朝的不动法师定出来的。法师本来是梵僧,修密宗的金刚部,功夫很深的,所以也称金刚法师。法师到中国来传法,住在银州的护国仁王寺里头。那时候的银州,算是西夏的地方。西夏的国王,因为法师常常念护国仁王经,很是灵验,所以就把这个寺,称做护国仁王寺。现在先讲这篇大忏悔文的题目。礼字,就是礼拜。照法师原定的规矩,念这一篇文,总共要顶礼一百零八次,是显明白忏悔一百零八种烦恼的意思的。现在各处寺院同了法会里头,都改做跪念了。忏悔的忏字,是求消灭从前已经造的罪业。悔字,是立愿后来永远不再造出罪业来。照梵网经所说忏悔的道理,若是犯了菩萨戒的四十八条轻戒,那么只要在大众清净僧前,说明白自己所犯的罪,立誓后来永远不再犯,那么罪就可以消灭了。这种就叫做作法忏。若是犯了菩萨的十条重戒,那么应该要在佛菩萨像前,日日夜夜的读诵这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法,至诚的礼拜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千佛,要求到见着好相。若是七日里头不能够见到,那么尽管两个七日,三个七日,一直诵戒拜佛。哪怕是这样的做到一年,总要见着了佛来摩顶,或是见着了佛光,或是见着了佛的花座,才可以算罪已经消灭了。这种就叫做观相忏。梵网经里头,只说了这两种的忏法,没有讲到那种观无生忏,所以犯了七遮罪的,就不能够忏悔了。因为戒法是偏重在事相一边的,所以只说作法忏,观相忏两种的事相忏法,不说观无生忏的那种理性忏法。讲到要忏悔七遮重罪,那是一定要修观无生忏法的。有四句偈说的,罪从心起将心忏,心若灭时罪亦亡,罪亡心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这四句的解释,是说造罪的因,都是从烦恼心上起的,所以要忏悔罪业,还是要把自己的烦恼心来忏悔的。只要那种烦恼心消灭了,那么罪也就没有了。晓得罪同了烦恼心两种,都是像空花的样子,拿不到的,这就叫做是真实的忏悔法。这种道理,就叫做观无生忏法,那是连七遮重罪,也可以忏悔消灭的。还有一种修普贤行愿法,也可以消灭七遮罪的。因为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,愿愿都是从真实心发出来的,所以修行愿法,可以同了修观无生忏法,有同样功效的。照三种的忏法讲起来,作法忏的灭罪力量最小。观相忏的灭罪力量,虽然比了作法忏,觉得大些,但是还有七遮重罪,不能够忏悔消灭的。只有那种观无生忏,那么不论轻罪重罪,一齐都可以消灭的,灭罪的力量,来得最大。现在这篇文里头,所有一切的罪,完全都忏悔的。正主是用的观无生忏法,却是那两种作法忏,观相忏的仪式,也完全都有的,所以叫做礼佛大忏悔文。有人问道,为什么大家都要忏悔,难道人人都有罪业的么。我道,我们这些人,从无始到现在,所造的业,一世一世,一劫一劫的尽管积上去,那还有数目可以计算么。华严经行愿品上说,若是恶业有体相的,那是所造的业,尽虚空界,也还容不下去。照这样说来,一个人所造的业,还了得么,怎么还可以不赶紧尽心尽力的忏悔呢。况且我们人如果没有罪业,怎么还会在这种五浊恶世里头,做人受苦呢。所以既然做人,就是有罪业的证据,怎么可以不忏悔呢。再进一层说,这一世幸亏还在做人,受的苦报,还是很轻很轻的。若是不求忏悔,不求往生极乐世界,或是这一世又造了大罪业,或是前一世,前十世,前百世造过大罪业的,那么到了下一世,受起重的苦报来,或是堕落到畜生道,或是堕落到饿鬼道,或是堕落到地狱道,那就怎么办呢。到了那个时候,还来得及忏悔么,还听得到这种忏悔法门么。所以从前已经造的业,固然要赶紧的忏灭,并且还要切切实实的发愿心,后来一定不再造业,那么罪业才可以消灭清净。若是一面尽管忏从前已经造的业,一面尽管再造出新的业来,那就变成了永远受报不完了。怎么得了呢,所以既经晓得了忏,还不可以不晓得悔,就是这个缘故。不动法师教大众依照这种方法去忏悔,真是无量功德。我们很应该至诚恳切的去痛痛的忏悔,才是自己救自己的道理。
大慈大悲愍众生。大喜大舍济含识。相好光明以自严。众等至心皈命礼。
这四句偈,是大忏悔文开头赞叹诸佛的功德,显明白自己发心皈依的。能够使得众生受着快乐,叫做慈心。能够使得众生不受苦恼,叫做悲心。众生得着了乐处,离开了苦处,自己心里头替他们欢喜,叫做喜心。对那一切众生平等看待,所有憎爱的心,一齐舍弃,叫做舍心。因为这慈悲喜舍四种心,要放得很大很大,没有数目可以计算,并且都是用在无量数的众生身上的,又可以引起众生无量的福,所以叫做四无量心。这四种无量心,修禅定的,也有这一种修法的名目,叫做慈定,悲定,喜定,舍定。因为佛常常住在这四种的定心上的,所以佛有真实的力量,去救度十方三世一切的众生。因为佛有真实的力量,所以佛的慈悲喜舍心,就称他是大慈,大悲,大喜,大舍。愍字,是哀怜的意思。众生在生死的梦里头,自己不知不觉,把虚幻的境界,当做真实,冤枉受种种苦恼。佛眼看了,觉得实在是可怜得很,所以说出种种法来,把众生贪着生死的痴梦叫醒,这就叫做大慈大悲心。济字,是渡字的意思。佛说种种修行的法门,仿佛是渡人的船。依了法门修,一定能够渡过这生死苦海的。含识两个字,含,是包含。识,是知识。凡是有生命的东西,都有一种知识性,包含在身体里头的,所以叫做含识,实在就是众生。一切的佛,发心修道,就是为了要救度众生,所以普贤十大愿王的末后两愿,就是恒顺众生,普皆回向。恒顺众生,就是大喜心。普皆回向,就是大舍心。这两个愿心,就叫做众生无边誓愿度。一定要修了这种菩萨的因,才能够结成佛的果。这第一第二两句,是赞叹佛心的。佛的报身,叫做法门身,是修了种种的法门,庄严成功的,也叫做智身。照十六观经上说的阿弥陀佛,身上有八万四千种相,一种一种的相里头,各有八万四千种随形好,一种一种的好里头,还各有八万四千种光明。一切佛的报身,大概都是这样的。以自严的以字,是用字的解释。自字,是说诸佛自己。严字,就是庄严。意思是说诸佛用这种相好光明,来庄严自己的身体。这是赞叹佛身的。众等,就是说眼面前一同做夜课的大众。若是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头供的佛像前念,那么应该要把这众等两个字,改做弟子两个字的。至心,是至诚心,就是一心恭敬的意思。皈命礼,就是皈命诸佛,顶礼诸佛。现在改做了跪念,不照不动法师的顶礼一百零八次,就同了这个礼字有些不合了。照修各种的忏法,本来说是礼忏的,俗语叫做拜忏,可见得是重在礼拜的。所以梵网经上说,要忏悔犯菩萨十重戒的罪,一定要至诚恭敬礼拜三世千佛的。恭敬礼拜佛,才合着忏悔罪业的道理。照我的意思,觉得尽管跪念,念到应该拜的地方,还是照不动法师原来的意思拜,仍旧拜满一百零八拜,那就更加好了,不过是时间长一些罢了。但是要忏悔消灭自己的罪业,免得将来受苦报,还可以怕延长了做功课的时间么。
南无皈依十方,尽虚空界,一切诸佛。
南无皈依十方,尽虚空界,一切尊法。
南无皈依十方,尽虚空界,一切贤圣僧。
照不动法师的原文,这三句的前面,还有南无皈依金刚上师,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,我今发心,不为自求人天福报,声闻缘觉,乃至权乘诸位菩萨,唯依最上乘,发菩提心,愿与法界众生,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几句文。现在通行的暮时课诵本子上,把这几句一齐删去了,大约是因为金刚上师的称号,是密宗称教主的,禅宗净宗,没有金刚上师那种称号的缘故。并且皈依三宝同了发愿,后边又都有的,所以删去的。实在细看那文字,前后是两种意思的,并没有重复。礼佛发愿,本来是应该一念一念接续不断的,就是前后重复,也不要紧的。讲到金刚上师,虽然是密宗的称号,不过一样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传的教法,有什么分别呢。况且后边蒙山施食,就是依照密宗的规矩做的,那么念皈依金刚上师,实在也是应该的。现在课本里头,既然把这一段文删去了,本来可以不必解释了,但是恐怕别处地方,还有依照原文念的,所以简单的把这几句的大意,解释一回。密宗称的金刚上师,就是毗卢遮那如来,是法身佛。佛的法身,就是一切众生的真如本性。真如本性,永远不会变动的,所以比做金刚。佛是九界众生的大师,最尊最上,所以称做上师。这金刚上师的名号,虽然是佛的尊称,实在也就是一切众生自己的本性。本性里头原来有的三种德,就叫做自性三宝。一种是法身德,就是佛宝。一种是般若德,就是法宝。一种是解脱德,就是僧宝。念念能够觉悟道理,不生出迷惑来,就叫做皈依的自性佛宝。念念能够守着正当的道理,不起各种的邪见,就叫做皈依的自性法宝。念念能够清清净净,不贪着一切可爱的境界,就叫做皈依的自性僧宝。先念皈依金刚上师,是表显皈依自己本性的。再念皈依佛法僧,是表显皈依自性三宝的。同了后边的皈依别相三宝,意思是不同的。我今发心这几句文,照大意解释,是说自己现在所以发心修行的缘故,并不是为了自己求人间的富贵,或是求天上的快乐,那种的福报。也不是想要证着声闻缘觉的果位,就是那大乘的各种权教里头,所讲的一切菩萨果位,也还不是我的心愿。我实在是依照了最上乘的佛法,发的大菩提心。愿意同了那所有一切的众生,就在这发心的一个时候,一同证得佛的无上菩提。这是照句子大略的解释。本来圆顿教的说法,是说初发心就成佛的。就像六祖惠能大师,听了五祖讲金刚经,顿时就明心见性了。五祖对他说,识得了自己的本心,见着了自己的本性,就叫做丈夫,天人师,佛。但是这种佛,还只是分证的佛,不是究竟的成佛。再讲同时成佛的一种道理。照真实说,所有三世一切的时劫,总之只在一刹那里头,所以一切的佛,可以说是同时成佛的。但是三世时劫的那种虚相,实在也不可以说是没有的。本师释迦牟尼佛,得道成佛的时候,就看见一切众生同时成佛的,这是佛证得的境界,真是不可思议的,也说不明白的。总之这几句文,是发修行的愿心,同了后边发回向的愿心,意思也是两样的。照我说起来,依照现在通行的课本念,也仍旧可以顶礼一百零八次的,只要把开头大慈大悲的四句偈,改做每句一拜,那么也合着一百零八拜的数目了。把这段删去的文,补讲清楚了,再来解释现在的本文。这三小段,是皈依的常住三宝的。有人问道,十方的虚空界,到底没有尽处的,那么依了各方虚空成立的世界,自然也都是没有尽处的了。每一个世界里头,总有一尊佛教化众生的。有了佛教化众生,那么一定就有法就有僧的了。世界既然是没有尽处的,那么佛法僧三宝,自然也是没有尽的了。像这样无尽的三宝,怎么能够说皈依尽呢。我道,十方三宝的相,虽然说都是无尽的,但是能够明白了唯心的道理,那么发心皈依的时候,实在就已经是皈依尽的了。因为一切的相,都是自己的心现出来的,完全就在自己的心里头,没有一个相在自己的心外面的,那么尽虚空界,也就在自己的心里头了。尽虚空界既然在自己的心里头,那么尽虚空界所有的佛法僧,也没有不在自己的心里头的了。既然都在自己的心里头,那么发了皈依的心,还有不在同一个时间皈依尽的么。一切诸佛,是说佛的多。一切尊法,是说法的尊贵。法是一切诸佛的大师,一切诸佛所以能够成佛道,就是靠这法宝的力量。佛已经称世尊了,法还是佛的大师,那就见得没有比法更加尊贵的了,当然应该称做尊法了。一切贤圣僧,是显明白皈依的三乘里头证到果位的僧人。证到了各种果位,没有证得法身的,称做贤人。要证着了法身,才称做圣人。并且一个人就是没有修到成佛的地步,没有修到跳出三界的地步,但是皈依了佛,就可以不堕落到地狱道里头去了。皈依了法,就可以不堕落到饿鬼道里头去了。皈依了僧,就可以不堕落到畜生道里头去了。所以这三宝是万万不可以不皈依的。要照这样的皈依三宝,才可以叫做发大心,也就可以叫做普贤礼佛。
南无如来,应供,正遍知,明行足,善逝世间解,无上士,调御丈夫,天人师,佛,世尊。
这是一切诸佛的十种通号。因为这十种名号,凡是佛都有的,所以叫通号。也可以叫德号。因为名号本是用来表显佛的功德的,所以叫德号,梵语称做多陀阿伽陀,又称做怛闼阿竭。像释迦牟尼,同了阿弥陀,那种名号,是各别不同的,那就叫别号了。礼佛的前,先恭恭敬敬念佛的十种通号,是表显赞叹诸佛功德的意思。照如来两个字的字义解释,如字,是不变的意思,来字,是随缘的意思。金刚经上说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,意思是说没有从什么地方来,也没有到什么地方去,所以称如来。这是照法身佛解释的。转*轮论上说,第一义谛名如,正觉名来。第一义谛,就是如如不动的理性。正觉,就是如如不动的真实智慧。智慧同了理性合着,叫做如来。这是照报身佛解释的。成实论上说,乘如实道,来成正觉,故名如来。这三句的意思,是说从法身上边生出变化身来,应众生的缘,在世界里头现成佛的相,所以叫做如来。这是照应身佛解释的。应供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阿罗诃。应字,是应该。供字,是供养。大论上说,佛应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。罗汉虽然也可以说是应供的,但是只能够受三界众生的供养,不能够受一切众生的供养,所以只好算是半应供。独有佛可以受九法界,所有一切众生的供养,那才是真实的应供。正遍知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三藐三佛陀,又称做三耶三菩。照正遍知三个字的字义解释,不偏不邪,叫正。没有遗漏,叫遍。知字,照鸠摩罗什法师讲,应该照觉字解释的。因为佛陀,本来是翻译做觉字的,所以正遍知,应该说是正遍觉的。佛的说法,没有丝毫错的,所以说是正。佛的智慧,没有观照不到的地方的,所以说是遍。所有分段生死,变易生死,两种生死的大梦,都超出的了,所以说是觉。不要说凡夫邪道,绝对说不到一个觉字,就是三乘的圣人,也还够不上,因为还有变易生死的梦,没有觉的缘故。所以这个号,只有佛可以称的。明行足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鞞侈遮罗那三般那。明,是三明,就是天眼明,宿命明,漏尽明。这种三明,同了六通的天眼通,宿命通,漏尽通,是两样的。大论上说,若是只晓得他在这边死,那边生,叫做通。再晓得他的行业因缘,一定能够会合拢来,没有错失的,才可以叫做明。只晓得过去宿命的种种事法,叫做通。再能够晓得种种因缘行业的,才可以叫做明。不过能够一时断尽种种的烦恼结心,不晓得后来再生出来,不再生出来,叫做通。若是晓得诸漏尽了,那就种种的烦恼结心也决定不会再生出来了,才可以叫做明。天眼明,是能够晓得现在世的一切法。宿命明,是能够晓得过去世的一切法。漏尽明,是能够晓得未来世的一切法。罗汉得六神通,也得到这三种明的,但是现在世,只能够看到一个大千世界,过去世,未来世,都只能够晓得八万大劫,所以虽然是明,还是不满足的。佛的三明,才是透彻到底的。法华经上说,通达罪福相,遍照于十方。又说,佛智净微妙,通达无量劫。这四句的意思,是说所有十方众生罪福两种的相,都能够明白。佛的智,清净微妙,所以哪怕无量劫的长久,也都能够明白,所以说是明足。行字,就是六度万行。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,有百劫种的相好,六度圆满,万行庄严,所以说是行足。善逝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修伽陀。善字,是好的意思。逝字,是去的意思。善逝两个字,并拢来讲,是去得好的意思。因为是到不生不灭的好地方去,所以说去得好。大论上说,于种种诸深三摩提,无量智慧中去,所以说是善逝。菩萨地持经上,解释这善逝两个字,说是第一上升,永不复还。说上升,已经见得是好的了,何况又说是第一呢。说不还来,已经见得是去的了,何况又说是永远不还来呢。世间解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路伽惫。世间有两种。一种是有情世间,就是众生。一种是无情世间,就是国土。解字,是明白晓得的意思。佛看了世间的一切相,不论是有情世间,无情世间,都明白得很,没有一些些不知道的,所以称世间解。无上士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阿耨多罗。佛是一切众生里头最尊最上的人,再没有比佛更加尊,更加上的人了,所以说是无上士。涅槃经上说,有所断者,名有上士,无所断者,名无上士。有所断,还有一品的根本无明没有破,还是断德没有究竟圆满,还是等觉菩萨,还比佛差一级,所以叫做有上士。佛是断德究竟满足的了,再没有什么可以断的了,修证到了没有什么可以修证的地位,还有哪个能够胜过佛呢,所以无上士的德号,只有佛能够称的。调御丈夫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富楼沙昙藐菩罗提,翻译中国文,就是可化丈夫调御师。现在只用调御丈夫四个字,是简单说法。调字,是用软功夫来化导的意思。御字,是用强力来制伏的意思。丈夫两个字,照大论上说,若言佛为女人调御师,为不尊重,若说丈夫,一切都摄。这几句的意思,是倘然说佛是女人的调御师,就不尊重佛了,若是说佛是丈夫的调御师,那就不但是女人当然在里头,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在里头了,那就是指一切众生说的了。安士全书里头,讲调伏马的四种方法。说是佛在世的时候,有专门调御好马的马师,佛问他用几种法调御的。马师回答佛说,是四种。第一是用恩,第二是用威,第三是先用威,后用恩,第四是先用恩,后用威。马师也问佛用几种法教化众生,佛说也是用这四种法。第一用恩的,对那善信的人,教他修行学道。第二用威的,对那造恶的人,对他说堕落三途的苦处。第三是先教他修行学道。第四是先对他讲三途的因果。这就叫做调御丈夫了。天人师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含多提婆魔含喃。佛是三界众生的大导师。三界里头,天同了人的两种众生,算是最上等的。说了天人,还有的一切众生,也都包括在里头了。照大论上说,度余道众生者少,度天人众生者多,所以说是天人师,就因为度天人多的缘故。佛的一种德号,在朝课里头,已经讲过的了。世尊的一种德号,梵语称做路迦那他。成论上说,具足上边的九种德号,天上人间,大家都尊敬的,所以说是世尊。从如来起一直到世尊,总共有十一种德号。涅槃经疏,阿含经,同了成论,都是把无上士调御丈夫,合做一号的。若是依照大论上的说法,那就无上士同了调御丈夫,是两种德号。把世尊的一种德号提出来,说是佛的总号。因为上边的十种德号,完全都有了,所以世间出世间,都称佛是第一最尊的。现在的课本上,把善逝世间解合做一句念,不晓得是依据那一部经论上的说法,却是没有考查得出来。
南无普光佛
普字,是周遍的意思。普光,是说佛的智慧光,能够周遍照到一切的境界。
南无普明佛
四十二品无明,佛都完全破尽了,没有一丝一毫微细的无明,所以称做普明。
南无普净佛
法华经上说,微妙净法身,具三十二相,是说佛身的清净。仁王经上说,三贤十圣位果报,唯佛一人居净土,是说佛土的清净。身也净,土也净,所以称做普净。
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
多摩罗跋,是一座山的名目。旃檀,是一种香的名目。这种香的形状,像牛头,所以叫牛头旃檀。华严经上说,摩罗耶山出旃檀香,名曰牛头,若以涂身,设入火坑,火不能烧。这种香有这样大的用处,所以拿来比佛破尽了一切的惑,证得了一切种智,就是现身在三界的火宅里头,也能够不被那一切的烦恼火烧着,所以称做多摩罗跋旃檀香。
南无旃檀光佛
这一尊佛,在修菩萨道的时候,专门修念佛三昧,香光庄严的法门,所以成了佛,就得到这个名号。
南无摩尼幢佛
摩尼,就是如意宝珠,能够生出种种宝来的。摩尼幢,就是用摩尼宝珠来结成的幢。是譬喻佛说种种法门,流出种种的法宝来,庄严一切众生心地的意思。
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
法华经上说,方便说诸法,皆令得欢喜。藏字,是库藏。库藏里头,收藏一切宝贝东西的。佛是一切法宝的库藏,所以称欢喜藏。积字,就是聚拢来。摩尼宝,是宝贵的珠。再加上一个积字,是说积聚了许多许多的宝珠,这都是称赞佛的意思。
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
一切世间,是通指法界众生说的。乐字,就是喜欢的意思。乐见两个字,是说喜欢看见这一尊佛。上大精进,就是勇猛精进到极顶的意思。
南无摩尼幢灯光佛
摩尼幢,是用摩尼宝珠结成的幢。灯光上加摩尼幢三个字,是说灯光的明亮,是取破除众生痴暗的意思。
南无慧炬照佛
炬,俗话叫火把。佛的智慧光,像火把那样的光,可以周遍照耀一切的法界,所以称做慧炬照。
南无海德光明佛
佛的功德,深远广大,不可以测量的。佛的光明,也是这样无穷无尽的,所以把海来比佛的功德光明。
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
金刚,是譬喻佛的智慧。牢强,是坚固的意思。普散金光,是说佛的金刚智慧光,周遍散开来,一切世界都能够照得到的。
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
佛有不可思议的大威德力,所以称做大强。说法度众生,没有厌倦的心,所以称做精进。能够降伏天魔外道,所以称做勇猛。
南无大悲光佛
佛的悲心无量,所以称做圆满大悲。光字,是取遍照一切众生的意思。
南无慈力王佛
佛看待一切众生,都像是自己的儿子,能够真实的给他们受着无上的快乐,所以称做慈力。佛的慈力,胜过一切大菩萨,所以称做慈力王。
南无慈藏佛
法华经上说,如来有无量智慧力,无所畏诸法之藏,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。这两句经文的意思,是说佛有种种的法,多得像库藏一样,都是用来化导众生的。所以要化导众生,就是佛哀怜众生的慈悲心。慈藏两个字,就是这种意思。
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
窟,就是空的洞。佛身上的八万四千毛孔里头,都流出旃檀的香气来,周遍熏到一切的法界。用这种功德香,庄严自己的法身,所以立这个名号。佛这个身体,像安放旃檀香的洞一样,所以叫旃檀窟,就是说香得了不得的意思。
南无贤善首佛
讲起贤德同了善行来,都没有能够比到佛的。首,就是头,在身体上是最高的地位,没有比首再高的东西了。用一个首字,就是说佛的贤德善行,没有比佛再高的了。
南无善意佛
一切的善行,只有慈悲心最是第一。十六观经上说,佛心者大慈悲是。佛的心里头,完全是一种的大慈大悲,所以称做善意。
南无广庄严王佛
世间的人王天王,靠了前生修福的果报,也有一分微细的庄严相的。但是比了大法王的庄严相,那就天差地远了。就是诸大菩萨的庄严相,也还比不上佛。在庄严上再加上一个广大的广字,那就更加只有佛可以称了。
南无金华光佛
金字,是譬喻清净的性德。华字是譬喻清净的修德。从清净性上,发起清净修的妙用来,就从清净修上,显出清净性的本体来。楞严经上说,净极光通达,就是清净极了,这种发出来的光,宝贵得很,灿烂得很,可以遍照各处,所以称金华光。
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
佛用大慈大悲心,普度一切众生,像是拿宝盖挂在虚空里头,光明遍照的样子。自在力王四个字,就是法华经上说的,我为法王,于法自在两句。意思是说我是法王,不论对了什么法,都能够解脱自在,没有一些束缚的。
南无虚空宝华光佛
金光明经上说,佛真法身,犹如虚空。虚空两个字,是表显佛的法身,就是说佛的法身,是无量无边的,同了虚空一样的。宝华两个字,是表显佛的报身,就是说佛有这样好的报身,还是在做法藏比丘的时候,发了大愿修成的。从报身上化出无数应身来,像是从宝花上发出种种的光来,一样的道理。这一个名号,就完全表显佛的三身了。
南无琉璃庄严王佛
琉璃,是一种青色的宝。这种宝很坚固的,不论什么东西,都不能够破坏他的,就是用火来烧,也烧不坏的。譬喻佛的真身,常住不灭的。庄严有两种,一种是福德庄严,一种是智慧庄严。佛称做两足尊,就是说这两种的庄严,都是满足的,所以称庄严王。
南无普现色身光佛
佛应众生的机,或是现身说法,或是放出光来照他们,像是天上的月影,周遍照到一切水里头,只要同了佛有缘,都能够看见的。这就叫普门示现,意思就是普遍的显现出来。
南无不动智光佛
佛的根本智,寂静不动的。在这寂静里头,却是自然有一种遍照法界的妙用,这就是不变随缘的道理。
南无降伏众魔王佛
照大论上说,魔有四种,烦恼魔,五众鬼,死魔,天子魔。骂意经上说,有五魔,一天魔,二罪魔,三行魔,四恼魔,五死魔。现在说众魔王,那是所有一切的恶魔,都包括在里头的了。佛坐道场的时候,总是先降伏魔王的。
南无才光明佛
这个才字,就是无碍辩才。无碍辩才,是说口才好。佛说起法来,没有人能够说得过佛,也没有能够辩得过佛的,并且能够使得人听了明白,听了喜欢,听了得利益,没有一些障碍。用无碍辩才,显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来,照破一切众生的愚痴昏暗。
南无智慧胜佛
没有出三界的凡夫,一切的惑,丝毫也没有破,叫做没有智慧。二乘但破一种见思惑,只算得有些小智慧罢了。菩萨破了尘沙惑,还要一分一分的破无明惑,比了二乘的智慧,虽然胜得多了,但是无明没有破尽,就是智慧没有满足。直要无明惑完全破尽,证得了佛的一切种智,才可以说是智慧胜。智慧胜,就是智慧超胜,没有人能够胜过的意思。
南无弥勒仙光佛
弥勒仙光四个字的意思,是说佛的大慈悲心,发出来的光,能够普遍照到一切法界的。光字上面加一个仙字,是称赞光的特别明亮。
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
佛证的境界,叫做寂光真境。寂里头有光,所以本体不变动,能够随众生的机缘现相的。光仍旧是寂,所以虽然随缘现相,本体还是没有变动的,这叫做善寂,不是像二乘的一味空寂。空寂就成了枯寂了,没有照的妙用的,所以不能够称善寂。月音的月字,是取圆满的意思。佛用一种音说法,一切众生,听了都能够明白,这叫做圆满音。佛的一切种智,神妙不测,最尊最上,所以称做妙尊智王。
南无世净光佛
佛的大智慧光,能够使得一切世间,都清净庄严,所以称世净光。
南无龙种上尊王佛
龙字,是譬喻佛的。本行集经上,称佛是龙。涅槃经上,称佛是人中龙王。龙是众生里头最大,最灵,最神妙,最会变化的一种动物,能够现大的形相,也能够现小的形相,所以称做各种水族的王。佛是人里头最上最尊的,所以拿水族里头最上最尊的龙来比。佛又是最尊无上的大法王,所以称做上尊王。
南无日月光佛
日光不论远近,可以同在一个时候,各处都照到的,譬喻佛的实智。月光隐显不定,随着时候显现的,譬喻佛的权智。
南无日月珠光佛
日光是很明净的,譬喻佛的道种智。月光是很清凉的,譬喻佛的一切智。珠光是很圆妙的,譬喻佛的一切种智。三种智慧光,只有佛是完全具足的。
南无慧幢胜王佛
幢,是供在佛面前的一种庄严品,像绣花的伞盖,差不多的。加一个慧字,是比喻佛的智慧,比一切众生都高,可以庄严一切的法界。又是胜过一切的人王天王,自在无碍的,所以称做胜王。
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
佛的说法,称做狮子吼。吼,就是叫。狮子,是各种野兽的王。狮子的声音又大又猛,所以独有狮子的叫,称做吼。狮子叫一声,各种野兽,都吓得伏住了不敢动,譬喻佛说起法来,声音又高又远,各处都听得到,凡是听法的众生,也都静了心听一样的。法华经上说,如来一切自在神力,又说我为法王,于法自在,所以佛称自在力王。
南无妙音胜佛
妙音,是赞佛声音的微妙。胜字,是胜过九法界的意思。华严经上说,一切世界妙音声,悉无能及如来音。一音远振遍十方,是大胜音妙法门。这四句的意思,是说所有一切世界上好听的声音,都及不到如来的妙音。如来的妙音,可以振动十方世界。音声一发动了,所有十方世界,不论远近,都可以听到的,所以叫胜音。这四句偈,就是这佛号的意思。
南无常光幢佛
佛开示种种的法门,叫建法幢。用这个法幢来,表显一切众生自己的心性,本来具足智慧光明,常住不变的。
南无观世灯佛
用佛的无上智慧,观照世间法,同了出世间法,一切法的真实相,像是暗的地方点了灯,没有看不见的东西了。不但是照破自己一切的暗相,也能够照破法界众生一切的暗相,所以佛称世间灯。普贤行愿品上所说的,所有十方世间灯,就是称赞佛的。
南无慧威灯王佛
诸佛说法度众生,对那心性柔软的人,用智慧的光明力来摄受他。对那心性刚强的人,用威德的光明力来折服他。那种智慧的光,威德的光,都是照破众生的愚痴昏暗的,所以把灯来做譬喻。
南无法胜王佛
一切的法,只有佛法是最胜。法华经上说,如来三界中为大法王。这一句的意思,是说佛是三界里头的大法王。这个大字,是包含大多胜三种意思的,那么法胜王,也就是大法王了。
南无须弥光佛
须弥山的全体,是四种宝合成功的,所以能够发光,譬喻佛的身体,完全是四种智的光明相。
南无须曼那华光佛
须曼那,是一种花的名目。这种花的光相,有黄白两种颜色,并且很香的,没有人不欢喜的,所以叫做称意。譬喻佛应众生的机,放光说法,能够使得大众都生欢喜心。
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
优昙钵罗,也是一种花的名目。这种花不是常常有的,照般泥洹经上的说法,若是优昙钵罗树上,开了金色的花,那么世界上,就要有佛出现了。照施设论上的说法,若是阎浮提出了转轮王,方才有这种花生出来。这种花是有祥瑞的事情,快要出现的时候,才会生出来的,所以也叫瑞应。殊字,是不同寻常的意思。胜字,是超过一切的意思。王字,是尊贵无比的意思。这个名号,是拿这种宝花来比喻赞叹佛的功德的,就是很难得有的意思。
南无大慧力王佛
修行人要破除迷惑,必须靠智慧的力量。佛把所有一切的见思惑,尘沙惑,无明惑,完全都破得净尽了,才可以称是大智慧力的法王。这一尊佛的德号,同了前边智慧胜佛,差不多的意思。
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
佛证的真如法身,本来是不变动的。随顺众生的机缘,现出无量应化身的光相来,演说种种的妙法,使得大家都生欢喜心,这就叫不变随缘。虽然随顺众生的机缘,现身说法,但是佛的根本智,实在并没有变动,这就叫随缘不变。佛号称阿閦毗,就是不变动的意思。佛能够随顺众生,使得众生都欢喜,又能够现出种种的光相来,所以又称欢喜光佛。
南无无量音声王佛
维摩经上说,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这两句的意思,是说佛的说法,只是一种声音,但是各类的众生,听了自然都能够明白。那么佛虽然只说一种音声,自然能够化出无量种类的音声来的,所以称无量音声王。
南无才光佛
一切诸佛化度众生,用的两种法。一种是无碍辩才,说种种的妙法,化度他们。一种是放种种的光,照着他们的身体,使得他们心里头自然能够觉悟。
南无金海光佛
金,是坚固不坏的,表显心性的体。海,是广大无边的,表显心性的相。光,是自在无碍的,表显心性的用。用这三个字做佛号,体相用完全具足了。
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
山字,是譬喻佛智慧的高大。海字,是譬喻佛智慧的深远。佛用这高大深远的智慧,照一切法,所以能够融通无碍,得大自在。
南无大通光佛
大字,是显的法身德。法身对那不论什么,都包含在里头的,所以说是大。通字,是显的解脱德。解脱就没有障碍,所以说是通。光字,是显的般若德。般若能够照破痴暗,所以说是光。用这三个字做佛号,是三德完全具足的。
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
一切法的体性,就是真如性。所以一切的法,都是常住的,都是圆满的。完全证得了这种道理,才可以称做法王。〇从普光佛起,一直到这一尊佛,总共五十三尊佛的名号,出在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上的。照经里头说起来,听到了这五十三佛的名号,就能够百千万亿阿僧祇劫,不堕落到恶道里头去。能够念这五十三佛的人,生生世世,常常可以见到佛。能够恭敬礼拜这五十三佛的人,那么所有五逆十恶,种种重罪,一齐都可以消灭了。过去庄严劫的一千尊佛,现在贤劫的一千尊佛,未来星宿劫的一千尊佛,这三千尊佛,都是因为称扬赞叹,恭敬礼拜这五十三佛,所以能够早成佛道的。可见得称念礼拜这五十三佛的功德,实在是不可思议的。
南无释迦牟尼佛
释迦牟尼,是梵语。翻译中国文,释迦,是能仁两个字。就是能够大慈大悲,普度一切众生,不取涅槃的意思。牟尼,是寂默两个字。寂,是无相。金刚经上说,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。这两句的意思,是说能够离一切相的人,就叫是佛,就是这寂字的道理。默,是无说。经上常常说到的,佛说法四十九年,实在没有说一句法。金刚经上说,如来无所说,是说佛没有说什么法,就是这默字的道理。寂默,是智慧合着真理,不住生死的意思。
南无金刚不坏佛
佛身是智慧光的相,坚固不坏的。宝积经上说,如来的身,是金刚的身,不坏的身,坚固的身。所以赞叹佛身的,总说是金刚不坏身。
南无宝光佛
宝字,是尊贵的意思。华严经上说,一切世间诸光明,不及佛身一毛光。这两句的意思,是说一切世界上的种种光明,都及不到佛身上一根毫毛的光,所以佛光称做宝光。
南无龙尊王佛
龙,是众生里头最有神通变化的,是一切水族众生的王。所以水族的众生都尊敬龙的,譬喻九法界都尊敬佛一样。佛有种种的神通自在,所以称一切世间最尊无上的大法王。
南无精进军佛
精进,是勇猛前进的意思。世间的勇将,哪怕是专门打胜仗的人,称做常胜军的,也不能够把所有的怨贼,完全都杀尽的。况且只能够杀那有形的怨贼,不能够杀那没有形的怨贼,到碰着了无常鬼终究不免要被他活捉去的。三乘的圣人,虽然能够杀没有形的怨贼,但是无明没有破尽,总还有这法身的怨贼。只有佛把所有一切的惑,完全都破尽了,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贼了,所以佛称做大雄,大力,大法将,就是这精进军三个字的意思。
南无精进喜佛
功德圆满,证到了佛的地位,这是自利一边的大欢喜。随机说法,化度一切的众生,这是利他一边的大欢喜。两种大欢喜,都是从三大阿僧祇劫,勇猛精进的修行上得来的,所以称做精进喜。
南无宝火佛
智慧称做宝,是取清净无垢的意思。称做火,是取光明遍照的意思。佛证得了无上智慧,所以称是宝火。
南无宝月光佛
月光是很清凉的,照着的人,都觉得很爽快的。诸佛菩提智宝的光,照着了众生,能够使得众生身心快乐,还要比那清凉的月光,更加觉得受用,所以称做宝月光。
南无现无愚佛
解深密经上说,十地菩萨,总共有二十二种愚痴,每进一地,断二种愚痴,一直证到等觉菩萨,还有二种极微细的愚痴。要把这二种极微细愚痴断尽,那就现出一些愚痴都没有的相来了,就完全现出大菩提的相来了,就证到佛位了。
南无宝月佛
宝字,是赞叹佛德。佛德就是佛宝。月字,是比显佛身。因为佛身光明无量,所以称做佛月。月的体性,是虚空性,譬喻佛的法身。清净光明,圆满常照,譬喻佛的报身。月影现在一切的水里头,譬喻佛的应化身。
南无无垢佛
佛证得清净法身,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。心体里头,本来是清清净净,没有一丝一毫垢秽的。
南无离垢佛
一切的垢秽相,都是从一念不觉上生出来的。这一念的不觉,叫根本无明。佛把这根本无明,完全破去,所有智德,断德,两种的德相,都圆满证足了,所以能够永远离开那一切垢秽的相了。
南无勇施佛
施,就是布施。财施,法施,无畏施,三种的布施功德,都勇猛精进,一齐都做完全,没有一些退缩的心,才可以说是勇施。
南无清净佛
佛用清净智,证得中道第一义谛,所以依报正报,都是完全清净的。仁王经上说唯佛一人住净土,意思是说依报的清净。法华经上说,清净光明身,意思是说正报的清净。正报依报都清净,所以称清净佛。
南无清净施佛
心地观经上说,三轮清净是檀那。能够布施的我,受布施的人,同了那所布施的东西,叫做三轮。不着这三种的相,叫做三轮清净。金刚经上说,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,行于布施,就是说不着相的布施,就是清净的意思。菩萨的法布施,尚且是这样清净的,何况是佛呢。
南无娑留那佛
娑留那,是天上的一种吃了不死的药。佛经上往往把甘露譬喻涅槃妙法的。金光明经上说,开甘露门,示甘露器,入甘露城,处甘露室,令诸众生食甘露味。所说的甘露,实在就是涅槃的替代名字。从前在北魏时候,有一个昙鸾法师,喜欢长生的,受了一位仙人,名字叫陶宏景的仙经十卷,就想修仙了。后来见着了印度来的一位高僧,名叫菩提流支。昙鸾问他佛有长生不死的妙法么。流支笑道,长生不死,就是佛的道理,除了佛法,再也没有能够长生不死的了。就把十六观经,送给昙鸾,说道,照这个法门去修,永远不会再在三界六道里头受生了。寿命的长久,哪怕你拿恒河沙的劫数来比,还比不上哩。昙鸾受了这十六观经,就把那仙经烧了,一心的专修净业,后来果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。这是有确实证据的,可见得长生不死,实在是只有佛道了。
南无水天佛
水的性,是流动的,拿来譬喻众生。天的体,是明净的,拿来譬喻诸佛。照俗谛说,诸佛同了众生,高下也不相同,好比是天渊相隔。照真谛说,诸佛同了众生,是平等的,没有高下的,好比是水天一色。一色的水天,不妨相隔。相隔的天渊,可以一色。真俗融通,就是中道第一义谛。证得了这三谛的道理,就是佛了。还有一种说法,水天是龙神的名称,因为龙在水里头,能够有天的自在作用,佛称人中的龙王,所以立这水天的德号。
南无坚德佛
菩提涅槃的德相,最是第一坚固法。佛证得了大菩提,大涅槃,所以称做坚德。
南无旃檀功德佛
照大论上的说法,旃檀能够治热病的。赤旃檀,能够除去风毒的。譬喻佛证得了满足的五分法身香,所以烦恼热病,无明风毒,一齐都消灭尽了。六祖说的,功德是在法身里头的,那么法身全显,就是功德圆满了。
南无无量掬光佛
掬字是两只手捧东西的意思。平常说把至诚的心对待人,叫做掬诚,就是拿出诚心来。现在所说的掬光,是放光现相,使得有缘的众生,都能够觉悟的意思。华严经上说,佛放无量大光明,一一光明无量佛,无数方便皆悉现,化度一切众生类。这四句偈的意思,是说佛放出无量的大光明来,在一道一道的光里头,现出无量的佛来,无数的方便法,也完全都现出来,化度一切的众生,就是这个德号的意思。
南无光德佛
华严经里头,贤首菩萨品上说,光明有种种的名目,各各不同的,名目尽管各不相同,不过都是表显德用的。就像那无悭光,是表显布施度的。清凉光,是表显持戒度的。忍庄严光,是表显忍辱度的。转胜光,是表显精进度的。寂静光,是表显禅定度的。慧庄严光,是表显智慧度的。可见得各种的光明,都是从修行功德上生出来的,所以称做光德。
南无无忧德佛
忧悲苦恼,是十二因缘的生灭法,佛证得了真如妙性,圆满了常乐我净的四种德,自然再也不会有忧恼的了。
南无那罗延佛
那罗延,是梵语,翻译中国文,是坚固的意思。同了首楞严三个字,差不多的。不过这两种名词,都是包含许多意义在里头的。能够明白了首楞严的意义,那就那罗延的意义,也就明白了。
南无功德华佛
佛身,是种种功德庄严成的。功德满足,法身自然显现出来了。像到了春天的时候,各种的花,自然一齐开放的样子。
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
莲,是清净的本体,表显佛的法身。花,是庄严的妙相,表显佛的报身。光,是无碍的大用,表显佛的应身。佛虽然有法身,报身,应身,但是这三身就是一身,一身就是三身。不动本位,遍现十方世界,这就是佛的游戏神通。
南无财功德佛
世间的财物,碰着了水火盗贼,就保守不住了。今世所有的,一些也带不到后世去,所以叫做不坚固财。依照佛法修种种功德,叫做积聚法财。下了法财的种子,在八识田里头,永远不会失落的,这叫做坚固财。自己修行,是自利的法财功德。教化他人,是利他的法财功德。两种功德,都圆满了,就成佛了。
南无德念佛
凡夫的念头,都是着相的,叫做妄念。佛证得了真空实相,一切的妄念,完全没有了。真如心性上,自然有一种遍照法界的妙用。楞严经上说,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。怜念,是哀怜他,记念他的意思。佛的怜念众生,有这样大慈大悲的恩德,所以称做德念。
南无善名称功德佛
在因地上行菩萨道的时候,广修六度万行,一切无漏的善法。到了功德满足,证得了佛的果位,无上的大名称,就十方世界没有听不到的了,所以叫善名称。
南无红焰帝幢王佛
红焰的焰字,梁皇忏本上,作焰字解释,是光。若是照燄字的解释,那就是火光摇动的形状。红焰帝幢,是天帝宫里的赤珠宝幢。因为这宝幢是赤珠结成的,所以发出来的光,全是红色的。珠光闪耀,像是火在行动,所以叫做红焰。这是表显佛德高大,智慧光明,遍照一切法界的意思。
南无善游步功德佛
游步,就是行走。佛行走的样子,像象一样的,一直向中间大路上走去,不走斜路小路的,所以说是善游步。如来举足下足的事情,一切诸大菩萨,都不能够晓得的。佛的一举一动,无非是称性的功德,所以立这个德号。
南无斗战胜佛
佛披了禅定的坚固铠甲,用了智慧的锋利刀剑,同了一切外道邪魔战斗,没有不胜过他们的。铠甲,是譬喻禅定的坚固。刀剑,是譬喻智慧的锋利。
南无善游步佛
佛的神足力,没有来去相的。坐在一处道场里头,能够周遍现身到十方微尘世界去,普度一切有缘的众生,这叫做善游步。
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
匝字,本来是周围的意思。周匝,就是周遍的意思。佛的无上功德,周遍庄严一切的法界,普利一切众生,永远没有穷尽的。
南无宝华游步佛
佛的三十二相里头,有一种相,叫千幅轮。是佛的足底下,有许多轮盘形的好相。经上说,若欲行时,宝花承足。这两句,就是说佛若是要举足游行,自然有众宝妙花,托住佛的千幅轮足,往来十方,没有踪迹可以寻找的。
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
莲花,是最清净的花,况且还是宝的莲花,那是更加显得本体的清净了。用宝莲花三个字,是因为莲花虽然生在泥土里头,但是仍旧不染污花的洁净,所以借来表显心性随缘不变的道理。善住的住字,就是常住不变的意思。心性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永远是这样的,所以称做善住。娑罗树,是很大的,所以称树的王。佛现涅槃相的地方,就是在娑罗树底下的。这善住娑罗树王六个字,是表显心性不变随缘的道理。〇从前边释迦牟尼佛起,一直到这一句佛号,总共有三十五尊佛,都出在决定毗尼经上的。宝积经上说,一切众生,若有五逆十恶,万劫不通忏悔者,应须顶礼三十五佛,至心忏悔,一切罪障,即皆除灭。意思就是顶礼三十五佛,哪怕五逆十恶等,种种不能够忏悔的重罪,也都可以除灭。那么礼拜称念这三十五佛,实在是有不可思议的大功德的。因为能够消灭一切极恶重罪的,所以一定要至诚的礼拜称念的。
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
心性包含一切法界,称做法界藏。十六观经上说,诸佛如来,是法界身。照这两句经说起来,一切佛的心性,都是包藏一切法界的,那就不论那一尊佛,都可以称法界藏身的了。现在把礼拜称念八十八佛的功德,回向极乐世界,庄严净土,求愿往生,所以独把这法界藏身四个字,加在阿弥陀佛名号上。见得阿弥陀佛的法身,实在包藏一切佛的法身的。所以经上说,见了阿弥陀佛,就是十方一切诸佛,都见到了。念了八十八佛后,再加念阿弥陀佛,就同了华严经末后,普贤菩萨说十大愿王,回向求生极乐世界,是一样归结的意思。
如是等一切世界。诸佛世尊。常住在世。是诸世尊。当慈念我。
这几句,是求佛慈悲哀怜记念我们的意思。如是两个字,是指上边所说的八十九佛。等字,是总包括别的一切诸佛。有佛就有世界,所以说一切世界诸佛世尊。一切的佛,都是常住不灭的。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,虽然说是在双树中间,现了涅槃的相,实在到现在时候,还是在灵鹫山同了诸大菩萨,说种种妙法,并没有真的入了涅槃。不过我们薄福的众生,自己没有见佛的机缘,所以若是到印度去朝礼灵山,就只看见一座荒山,那里还看得到佛的形像,听得着佛说法的声音呢。是诸世尊四个字,凡是一切世界的佛,都包括在里头了。楞严经上说,十方诸佛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。
若我此生。若我前生。从无始生死以来。所作众罪。若自作。若教他作。见作随喜。
这几句,是总发露今世前世所造一切的罪业。意思是说若是我这一世,或是我前几世,自从有了这生死的身体,一直到现在,在六道轮回里头转。不论在那一道,都是生死的身体。舍了这个生死的身体,又得了那个生死的身体,一直是这样的。尽管推算到从前去,从前还有从前,永远没有开头的,所以叫做无始生死。在这无量无边的生死里头,所造的种种罪业,不晓得有多少,所以说是众罪。造罪的原因,总不出三种事情的。一种是自己亲身造的,叫做自作。一种是教旁人去造的,叫做教他作。一种是看见旁人造罪,不去阻住他,倒反跟了他生欢喜的心,这个叫做见作随喜。三种造罪的因,虽然也有轻重的分别,究竟都是罪业,都应该要发露的。
若塔若僧。若四方僧物。若自取。若教他取。见取随喜。
这几句,是分别发露今世前世所造取三宝物的罪。塔,是供养佛身舍利的。照阿含经上说,有四种地方,应该要起造佛塔的。一种是佛生身的地方。一种是佛得道的地方。一种是佛说法的地方。一种是佛现涅槃相的地方。都应该要造了塔,供佛的舍利,做永远的纪念,好使得人发起恭敬信仰的心,礼拜赞叹,用种种东西来供养,种出世的善根。现在所说的若塔两个字,不独是指供佛舍利的塔,连一切的寺庙庵院,凡是供佛菩萨的地方,一起都包括在里头的。若僧两个字,是单指在本处塔庙寺院里常住的僧众。若四方僧,是说从各处来的游方僧,经过各处地方,就暂时在那处地方的大寺院里头,挂单住几天,就要去的。住的时候,来的地方,都没有一定的,所以叫四方僧。一个物字,是连上边的塔里头的东西,同了四方僧的东西,都包括在里头的。就是无论是塔庙寺院经管的东西,或是常住僧众个人的东西,或是四方僧带来的,同了那施主布施他们的东西,凡是三宝名下的东西,倘然拿来私下用了,就叫做取三宝物。智度论上说,盗佛灯油者,当堕黑暗地狱。意思是说偷用佛前灯油的人,将来一定要堕落到黑暗地狱里头去的。看了这句,就可以晓得偷用了别种供养三宝的东西,一定也是地狱的罪。所以宝梁经上说,宁自啖身肉,不得盗三宝物。这两句的意思,是说情愿饿极了,自己吃自己身上的肉,那不过是一时的痛苦,若是偷用了一些供养三宝的东西,那是将来受的痛苦,还不晓得要加重几千万倍哩。所以这种事情,万万做不得的。若自取三句的意思,是同了上段一样的,不过作字换了取字罢了。罪业是做出来的,所以用个作字。东西是拿来用的,所以用个取字。看过了上段的解释,自然就可以明白了,不要再讲的了。
五无间罪。若自作。若教他作。见作随喜。
这几句,是分别发露今世前世所造阿鼻地狱的罪。无间地狱,是最大最苦的地狱。因为有五种事情,都没有间断隔开的,所以叫做五无间。第一,是时无间。凡有堕落到这种地狱里头去的众生,日日夜夜受罪,直要经过许多劫数,没有一个时候停歇的。第二,是形无间。形,是形状。这个地狱的墙,周围一万八千里,高一千里,墙是铁的。上下中间,都是大火。地狱里头,有一铁床,横竖各有一万里。一个人受罪,自己看见自己的身体,装满在这只床上。千万个人受罪,也各人都看见自己的身体,装满在这只床上,没有两样形状的。第三,是受苦无间。地狱里头种种刑罚的名目,像那刀山剑树等类,多得说不尽。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,就是说了一劫的时候,也还是讲不完的。像这种的大苦痛,受罪的人,一件一件都要轮流受到,接连不断的。第四,是趣果无间。趣果就是造了因,招受果报的意思。不论是男人女人,老的小的,贵的贱的,也不管他天龙鬼神,凡是造了落地狱的罪,一定都要受这种的苦果报,没有分别的。第五是命无间。若是堕落到这种地狱里头去,一日一夜里头,总要死一万次,生一万次。随死随生,随生随死。从起初进去的时候起,一直要经过百劫千劫,不是到罪业消尽了,这种苦报永远不会间断的。这五种受苦的情形,都是从果上说的。现在所说的五无间罪,是说造的堕落无间地狱的罪因。照地藏经上说,若有众生,不孝父母,或至杀害,当堕无间地狱,千万亿劫,求出无期。若有众生出佛身血,毁谤三宝,不敬尊经,也要堕到无间地狱里头去,千万亿劫,求出无期。若有众生,侵损常住,玷污僧尼,或伽蓝内恣行淫欲,或杀或害,如是等辈,当堕无间地狱,千万亿劫,求出无期。若有众生,伪作沙门,心非沙门,破用常住,欺诳白衣,违背戒律,种种造恶,如是等辈,当堕无间地辈,千万亿劫,求出无期。若有众生,偷窃常住财物,谷米,饮食,衣服,乃至一物不与取者,当堕无间地狱,千万亿劫,求出无期。这堕落无间地狱的罪因,总共也是五种。因同了果,都是五种,所以叫做五无间。若自作三句,仍旧同了前边一样的意思,可以不再讲了。
十不善道。若自作。若教他作。见作随喜。
这几句,是分别发露的十恶业的罪。十不善道,就是说的十恶业。因为是恶,所以叫不善。业性就是解脱性,所以业也可以说他是道的,所以说是十不善道。再有一种说法,道字作路字解释。十不善道,是说这十种造业因缘,是向着罪恶的一条路上去的。照经上说,这十种恶业,是三恶道的因。最重的堕落地狱道。轻一些的,堕落饿鬼。最轻的,堕落畜生道。造了这种恶业,一定要受罪报的。要能够像隋朝的法喜法师一样,才可以逃脱罪报。法师是天台智者大师的弟子,年轻的时候,伤害过一只野鸡的命。法师出了家,常常修方等经的忏法,诚心念佛,求生西方。忽然有一天,那一只野鸡来向他讨命,空里头有天神阻止那野鸡道,法师应该要往生净土的,还能够偿你的命么。后来法师临终的时候,看见佛菩萨都来迎接他,他就坐化去了。倘然不是靠念佛的力量,怎么能够逃脱这杀生的罪报呢。
所作罪障。或有覆藏。或不覆藏。
这几句,是承认自己造罪的时候,起的各种烦恼心。所作,就是前边所说的自作,教他作,见作随喜的三种。罪字,是包括上边所发露的各种罪。造罪不但是障碍出世的清净法,并且也障碍世间的善法的,所以说是罪障。覆字,是遮盖的意思。藏字,是隐瞒的意思。譬如造了罪业,自己觉得错了,恐怕人家晓得了,要笑他,骂他,责罚他,所以不敢被人晓得,就想法子把这件事情,遮盖隐瞒过去,这叫做覆藏。本来已经有了一种造业的罪,覆藏了,又要加上覆藏的罪,就变成罪上加罪了。所以佛法最重的是直心,最忌的就是那种覆藏心。因为把罪覆藏了,就一定不肯发露忏悔,那是永远没有消灭罪业的日子了。或不覆藏这一句,并不是说当时自己晓得犯了罪,应该要发露忏悔。因为发露忏悔了,那罪业就应该消灭,不会再有障碍了。现在既然说是罪障,就是并不遮盖隐瞒,也并不发露忏悔,竟是肆无忌惮,不怕人家笑骂他,责备他,仍旧公然的犯罪造业,这是各种不覆藏中最重的罪了。或是造了罪业,自己还不晓得是不应该的,所以不覆藏,就像那现在杀生吃肉的人,哪一个晓得是造罪的呢。不晓得是造罪,那是痴心。爱吃的滋味好,那是贪心。都是烦恼恶心所法,都是有罪的。不覆藏的缘故,还有许多许多,说不尽的,大概都是各种的烦恼心罢了,这就叫做烦恼障。
应堕地狱。饿鬼畜生。诸余恶趣。边地下贱。及蔑戾车。如是等处。
这几句,是承认自己造了罪,应该受的各种苦果报。地狱饿鬼畜生三种恶道,也有经典上说是四恶道的,那是连修罗道,也算在恶道里头去了。还有那种魔鬼邪神,也是恶趣众生。诸余恶趣四个字,是说除了三恶道,还有许多别的恶趣,就是指修罗同了魔鬼邪神等类说的。边地,是南阎浮提极边的地方,佛法不容易流通到的,没有佛法听得,那就永远没有出世的希望了。这是一种最大的苦处。所以华严经上说,宁受无量苦,得闻佛音声,不受一切乐,而不闻佛名。所以无量劫,受此众苦恼,流转生死中,不闻佛名故。这几句偈的意思,是说情愿受无数的苦痛,只要听得到佛说法,不情愿受一切的快乐,听不到佛的名号。所以过去的无量无边的时世,一直在生死轮回里头转,冤枉受那种种的苦恼,就因为不曾听到佛的名号的缘故。可见得生在边地,实在是极苦恼的。现在我们靠着夙世的善根福德,生在佛法极兴盛的中国,还听得到一心念阿弥陀佛,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一去就能够成佛,永远不再受生死的苦,这样极容易,极稳当,第一修行的妙法。若是还不晓得认真念佛,求生西方,那真是自己也对不起自己了。下贱两个字,是说低贱的下等人。这种人穷苦得很,没有钱财,就是要修福德,也苦的没有力量。还要伺候人家,一天到晚,总是忙忙碌碌的。稍有一些不小心,做的事体不讨好,就不免要受人的责骂。还有什么工夫,研究那出世的学问呢。所以这种人,也是很苦很苦的。蔑戾车,是恶见。因为有一种人的见解,不但是违背道理,并且多是造罪的,所以说他是恶见。像那毁谤三宝,不信因果的人,就叫做蔑戾车了。这种蔑戾车的人,不但是没有出世的希望,还要堕落到恶道里头去,受千万世的罪报哩。如是两个字,就是指前边所说的,从地狱起,一直到蔑戾车各种的苦报。用一个等字,是把一切不曾说到的苦果报,也一齐都包括在里头的意思。处字,就是说受那各种苦报的地方,这就叫做报障。
所作罪障。今皆忏悔。
这两句,归结到忏悔的正文。这里的一句所作罪障,仔细研究,同了前面的一句所作罪障,意思有分别的。前面的所作罪障,是单就各种造的罪说的,所以那罪障两个字,也只是单就业障一种说的。这里的所作罪障,是连业障的前因,就是烦恼障,业障的后果,就是报障,三障一起都包括在里头的了。今皆忏悔四个字的意思,是把所有造罪的因缘果报,一切障碍法,完全忏悔清净。但是要着力在这个悔字上,才可以使得这忏有效验。若是一面忏从前已经造的罪,一面还是不晓得悔,仍旧在那里添造新的罪,那么已经有的罪障,还没有消去,新的罪障,倒又一天一天的积起来了。这层道理,要想忏除罪障的人,不可以不明白的。
今诸佛世尊。当证知我。当忆念我。
这几句,是求佛证明摄受的。今诸佛世尊五个字,不但是前边称念礼拜的八十九尊佛,是把所有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,完全包括在里头了。凡是修忏悔法,总要求佛证明的。法华经上说,佛是一切知者。金刚经上说,所有众生若干种心,如来悉知。所以我现在的忏悔,是真实的发心,并没有丝毫虚假的,佛一定可以晓得,应该要替我证明白的。楞严经上说,十方如来,怜念众生,如母忆子,若子逃逝,虽忆何为。子若忆母,如母忆时,母子历生,不相违远。可见得没有一个众生,佛不放在心上的。现在我既然晓得了自己从前所造的罪业,对了佛像,至诚忏悔,一心念佛,那么佛决没有不哀怜我,想念我的道理的。佛既然哀怜我,想念我,那么一定摄受我的了。
我复于诸佛世尊前。作如是言。
这两句,是发愿回向的开头。前边已经把从前所造的一切罪业,完全对了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,至诚恳切的发露忏悔过了。那么罪业一层,自然是消灭清净,不会再有障碍的了。但是还有无量劫来所修的种种善根福德,留在那里,没有结束,倘使不发愿回向,恐怕只能够受人天的福报,仍旧是在轮回里头,逃不出这生死苦海。那么虽然是善根福德,仍旧还是一种业障。所以虽然忏悔了,还一定要发愿回向的。所以说我再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尊的面前,说这样的话。这样的话,就是后边所说发愿回向的许多话。
若我此生。若我余生。曾行布施。或守净戒。乃至施与畜生。一抟之食。
这几句是说今世前世所修的种种福德。此生